推开希望之门,见证医学背后的温暖力量
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编者按
从疾病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从流程优化到暖心故事,复旦上医人始终践行着「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复旦各附属医院始终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前沿探索创新。
为让大众更深入了解这些卓越实践,复旦上医将持续推出医疗服务、技术创新及医学人文等方面的温暖故事,展示医疗成就,传承医学精神,努力搭建大众与医疗行业沟通的桥梁,展现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担当以及医学背后的人文之光。
在医院走廊的转角,有人摆脱了反复求医的波折,有人告别了突发「斗鸡眼」的恐慌,有人擦去「绝处逢生」后的泪水,也有人挺直腰背走出「癌王」的阴霾。
这里是医学与生命相融的战场,更是医疗技术与人文交织的舞台。我们从六份病历中细细打捞起这些故事,只为回答一个问题:当医学的刀刃划破暗夜时,光如何照进来?
微创与术式革命:
探路复杂病灶的「精准尖刀」
中山医院
「双镜破局」,3 厘米
肿瘤的管腔内外「围剿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手术显示屏上,一场针对复杂部位肿瘤的「双镜围剿」手术正在进行。
原来,谢女士不久前因腹胀就医,胃镜揭露了「真凶」:十二指肠降部一颗直径 3 厘米的肿物,如毒藤般同时向肠腔内外攀爬生长,后方更紧贴人体最大的静脉通道下腔静脉。
这个刁钻病灶一度让传统手术团队犯了难:如何让患者「少跑腿」「少遭罪」,避免反复开刀,尽量一次性解决问题?如何精准标记边界,避免切除范围过大或过小?如何精准缝合十二指肠背侧创面,避免十二指肠瘘或是大出血或过度缝扎?
就像屋子里的炸弹,既要拆得干净,又不能拆塌承重墙。对此,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全林、普外科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徐华祥与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费敏组成多学科战队,拿出「双镜联合」精妙解法。内镜确定病灶边界后完成切除,腹腔镜指导医生解剖十二指肠背侧并缝合创面。
腹腔镜指示下,医生沿十二指肠水平部,自横结肠附着处,离断右胃结肠韧带、十二指肠结肠韧带,让肿物原形毕露,同时在高清内镜的清晰视野里,标记肿瘤边界,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靛胭脂」,完整全层剥离肿瘤。
最后,团队借助腹腔镜在约 3 厘米*3 厘米大小的肠壁缺损处及时进行修补。经内镜确认肠腔通畅,腹腔镜气密性检测确保修补万无一失后,手术顺利结束。
刀剑入鞘,医学的战术智慧在此时得到绝佳展现。
这项技术凝结着中山医院多学科协作的汗水与心血。仅去年,该院就为 172 位十二指肠肿瘤患者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努力推动现代微创医学以更小的创伤代价,缝合更多「不可能」的治疗裂隙。
华山医院
上海首例,单孔机器人
助力甲乳诊疗「华丽升级」
3 月 18 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手术室里,一支单孔蛇形臂穿过仅 5 厘米的隐蔽切口,普外科甲乳外科中心邹强教授、金贻婷教授团队紧紧注视着荧幕影像,在 10 倍放大摄像头的高清 3D 立体视野之下操作摇杆,灵活控制机械臂,精准避开血管神经,同步完成组织切除、止血缝合等动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这场上海首例单孔机器人乳腺癌全切+一期重建术,不仅切除了 41 岁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还守护了她对生命品质的执着期待。
被诊断出乳腺癌时,方女士(化名)最担忧的不仅是疾病本身,还有传统手术后可能伴随的疤痕与形体损伤。对此,华山医院甲乳外科团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借助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从乳房下褶皱或腋下隐秘处建立单孔通道,借助机械臂,在 5 cm 空间内灵活完成肿瘤精准切除与重建。
「看不见的刀口」带来美学与功能的精密平衡。「单孔机器人可弥补传统腔镜术式下的器械间干扰、手术精度、操作稳度、创伤程度等不足。」邹强教授说。
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3 月 24 日,华山甲乳外科中心「再下一城」,将这一创新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治,通过锁骨下 3 cm 的切口,成功完成上海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
从「大刀阔斧」到「精准雕琢」,从「清除病灶」到「华丽回归」,有着四十年积淀的华山甲乳在乳房重建手术、腔镜乳腺手术及腔镜甲状腺手术领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行业声誉。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依托学校优质资源平台,让科技助力疾病治愈的同时,帮助患者更体面地拥抱新生。
肿瘤医院
「刀尖芭蕾」,胰腺战场上的
「癌症通缉令」
早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手术台上,无影灯照亮胰头癌患者周先生(化名)腹腔内错落的血管,胰腺就隐藏在最深处,周围缠绕着血管、紧贴着肠胃。
「胰腺手术就像『在豆腐上绣花』。肠子像衣服,胰腺是豆腐,胰管两毫米,胰液要流动,一旦漏出来,后果很严重。」肿瘤医院院长虞先濬表示,胰瘘是胰腺外科最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胰腺质地软脆,术后胰液易从吻合缝隙漏出,引发胰瘘,进而引发严重感染、大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针对这一难题,虞先濬带领团队,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结合现有手术方法,创新提出「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术,通过改良缝合方式,将胰管与肠壁紧密结合,加快胰肠吻合口愈合,助力手术圆满成功。
基于前期成果,团队还借鉴榫卯结构,创新「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术,使胰漏率从 20.3% 降至 9%,极大提升了该类手术的安全性。
一场胰头癌根治手术往往需要长达 6 个小时,这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虞先濬团队的努力并未止步于手术成功,因为残存的癌细胞仍是一枚「不定时炸弹」。
对此,虞先濬团队正瞄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借助 mRNA 疫苗给免疫系统装上「抗癌雷达」,提取患者自己的肿瘤样本,激发免疫系统精准识别并清除残余癌细胞,用技术、耐心和信心织就一张消灭「残敌」的天罗地网。
温暖守护:
点亮特殊群体的「希望灯塔」
妇产科医院
保胎背后的生死博弈
3 月的一个普通凌晨,当怀孕 22 周的昕昕(化名)在下腹阵发性疼痛时突然失去意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李喜莲心中警铃大作。
是夜,产科团队经历了妊娠合并脓毒血症的「紧急抢救时刻」。这种发生率不足万分之四的产科并发症,往往会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若不及时取舍,便可能引发「生死危机」,而它正以 12%-28% 的死亡率将年轻的昕昕推向深渊。
历经五年艰辛备孕,昕昕在孕 12 周时因阴道出血开启保胎长跑。
常规抗感染治疗下,反复见红如同倒计时警报,孕 22 周时飙升的炎症指标终于撕破平静表象。转诊至妇产科医院时,阴道内淤积的血性分泌物与 37.8℃ 的体温,让值班主任医师刘海燕意识到潜藏危机,「应当立即停止保胎治疗,积极抗感染。」她说。
终止妊娠的决策落地还不到 24 小时,昕昕的病情骤然升级:体温飙至 38.8℃,C-反应蛋白(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暴涨 7 倍。
产科、麻醉、护理、ICU 等多学科抢救团队在晚间集结,三条静脉通道与抢救药物构筑起生命防线。当引产药物起效时,胎盘和胎儿顺利娩出。这场持续 3 小时的闪电战,最终宣告昕昕从脓毒休克边缘生还。
转到病房后,昕昕的体温又出现了反复波动,一度超过 39℃。医院副院长顾蔚蓉带领团队启动多维度诊断方法,除常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传统细菌培养外,还加用了宫腔分泌物 NGS 检测、血液宏基因组学精准定位方案,调整抗生素用法,做到有的放矢。经过 10 余天治疗,昕昕终于完全康复。
从保胎到保命,在这场抗感染拉锯战中,精准刹车比负重前行更需要医学智慧与勇气。
儿科医院
突发「斗鸡眼」的诊疗「魔法时刻」
当 3 岁的琪琪(化名)在平板电脑前移开视线时,父母惊恐地发现那双本该灵动的眼睛,如同失控的陀螺般向鼻尖聚拢。这个被「电子保姆」催生的「斗鸡眼」,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迎战科技时代儿童眼疾的考卷。
因长时间的电子屏幕暴露,琪琪突然出现双眼内斜的症状,确诊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儿科医院主治医师蔡晓静表示,这是一种发病急、病因复杂的斜视类型,接诊时,眼前女童的斜视度数已达 30 棱镜度,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弱视和立体视功能永久损伤。
医生为患者开展详细评估
面对传统斜视手术可能存在的过矫或欠矫、复视、感染、眼球运动受限、结膜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琪琪的父母顾虑重重。对此,儿科医院眼科主任杨晨皓经过谨慎评估,给出了令家长满意的治疗新方案——A 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通过将精准调整好剂量的药物注射至过度收缩的眼外肌,使肌肉张力在 1-2 周内显著减弱,让眼球回归正位。
3 月 24 日,杨晨皓借助显微注射技术,将极微量 A 型肉毒毒素精准注入琪琪的眼部内直肌后部肌腹,松弛其紧绷的眼肌,耗时不到 5 分钟,即已完成双眼的全程注射。
术后次日,琪琪的斜视度数就直降 80%,度数从 30 棱镜度降至 6 棱镜度,内斜症状基本消失,当天便顺利出院,居家期间也仅需使用眼药水协助恢复。
据悉,儿科医院眼科将开设「急性内斜视诊疗绿色通道」,整合视功能训练、VR 立体视重建等技术,为患儿提供全流程个性化治疗方案。
眼耳鼻喉科医院
无声到有声,人工耳蜗奏响希望乐章
3 月 31 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和舒易来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对耳聋父子完成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将在一个月后开机,这个几乎全家都患有听力障碍的小家庭也将开启新的「有声」篇章。
在福建东北部的一个小镇,小羽(化名)在 2023 年底呱呱坠地。然而,命运的阴霾很快笼罩了这个家庭,小羽出生后被确诊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更令人揪心的是,小羽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家庭收入微薄,仅能维持生计。
先天性耳聋不仅让孩子陷入无声世界,还会严重阻碍言语发育、社交能力培养,影响心理健康。对小羽这样的重度以上先天性耳聋患儿来说,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即通过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刺激听神经,帮助患者重获听力。
2024 年 7 月。小羽姑姑带着小羽一家慕名来到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教授的门诊。舒易来团队了解情况后,一直密切跟踪,定期随访。今年,小羽终于达到了手术指征,但高昂的费用,让其一家陷入绝望。
针对这一困难,医院借助「耳聪目明,健康『童』行」慈善项目,为其提供了手术费用资助。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市相关部门的利好政策也在同一时期发布,人工耳蜗集采落地,医保支付标准优化,类型从乙类升为甲类,全额纳入医保且取消起付线,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小羽一家与医护合影
一个「有声」的世界是小羽父子收到的春日惊喜。据了解,因妊娠期血栓等疾病暂时无法手术的妈妈,也将在不久后接受手术,迎来崭新生活。
从「双镜齐发」的密切配合,到兼顾功能与美观的「温暖共情」,从治疗妊娠合并脓毒血症的「分秒必争」,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各附属医院用硬核技术拓宽生存边界,用理性认知守护生命尊严。
在未来,复旦上医将持续发力,深化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改革,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形成强大合力,以创新驱动医学发展,进一步发挥附属医院专业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帮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转载自《丁香园》
术野直播
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虹梅南路2121号201室
联系电话:400-888-5088
邮箱:surgerycast@qtct.com.cn
北京公司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辰光东路16号院启航国际三期8号709室
联系电话:13331082638(刘经理)
广州办事处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龙归城龙瑞街15号
联系电话:13302302667(丁经理)